根據2024年歐洲心臟疾病研究大會展覽會上發(fā)表的最新研究,在需要清醒鎮(zhèn)靜的心導管插入術之前禁食或不禁食的患者的并發(fā)癥沒有差異。
“建議在心臟導管插入術前禁食,以降低吸入胃內容物和患吸入性肺炎的風險。然而,對于導管實驗室的手術,禁食可能不會降低誤吸風險,并且存在缺點,例如患者不適、水耗盡、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延遲/取消手術的不必要禁食。在SCOFF試驗中,我們能夠證明正常飲食沒有增加并發(fā)癥的風險,這對患者和醫(yī)療保健專業(yè)人員來說都是個好消息,“澳大利亞紐卡斯爾約翰亨特醫(yī)院的首席研究員DavidFerreira博士說。
研究者發(fā)起的隨機SCOFF試驗采用前瞻性開放標簽、盲法終點設計,評估了在需要清醒鎮(zhèn)靜的心導管實驗室手術前不禁食的非劣效性。招募了被轉診進行冠狀動脈造影、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心臟植入式電子設備相關手術的患者。他們被1:1隨機分配到手術前禁食(6小時不吃固體食物,2小時不吃清流水)或不禁食,鼓勵患者照常規(guī)律進餐,但這不是強制性的。
主要復合終點是低血壓、吸入性肺炎、高血糖和用貝葉斯方法評估的低血糖。次要終點包括造影劑誘導的腎病、術后新的重癥監(jiān)護病房入院率、術后新的通氣需求、新的重癥監(jiān)護病房入院率、30天再入院率、30天死亡率、30天肺炎和術前患者滿意度。
總共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6個地點招募了716名患者。平均年齡為69歲,其中35%為女性。正如預期的那樣,與不禁食相比,禁食后的禁食時間更長(固體禁食13.2小時對3.0小時,透明液體禁食7.0小時對2.4小時)。
主要復合結局發(fā)生在禁食組的19.1%和不禁食組的12.0%之間。在意向治療分析中,平均后驗差異的估計值為-5.2%(95%置信區(qū)間[CI]-9.6至-0.9),支持不禁食。這一結果證實了不禁食的非劣效性,基于3%的非劣效性邊際,可能性大于99.5%。就主要結果而言,不禁食也可能優(yōu)于禁食,可能性為99.1%。兩組之間存在7.1%的絕對風險差異,支持不禁食,需要治療的人數為14.1以防止一個主要結局事件。
在次要結局事件的分析中,未觀察到無禁食和有禁食的明顯差異。通過問卷評估時,不禁食的患者滿意度顯著優(yōu)于禁食患者:11分對15分,其中分數越低表示滿意度越高(后驗均數差,4.02分;95%CI3.36至4.67;貝葉斯因子≥100)。
“結合來自CHOW-NOW、2、TONIC3和Fast-CIED4試驗以及各種觀察性研究的數據,現在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,接受這些類型手術的患者不需要禁食。取消禁食一直被證明是安全的,患者通常不喜歡禁食,如果患者可以正常進食和飲水,對醫(yī)療保健系統(tǒng)有后勤好處。有了這些新證據,我認為現在是時候在臨床指南中重新考慮禁食要求了,“Ferreira博士總結道。
中國組展機構:盈拓展覽,以優(yōu)質服務和創(chuàng)新科技引領行業(yè)發(fā)展。榮獲多項殊榮,成為中國出境展覽服務行業(yè)的領先企業(yè)。
下屆展會時間:2025年08月
展會行業(yè):醫(yī)療